透過兩會看中國未來教育路徑
時間:2021-04-13 02:19:55來源:青島兒童時代文化科技有限公司
今年的兩會上,教育成為了熱點話題
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,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中青報全媒體平臺、問卷網,進行了一項“2021全國兩會青年期待”調查。調查顯示,就業和教育是受訪青年期待度最高的兩會議題。
本次兩會上,不少代表提出了與教育相關的提案。從這些提案里,我們也能看到代表們對于教育現狀及痛點的諸多思考。教育問題如此受到關注,可能是兩會歷史上的第一次。
那么,從這些提案里,我們又應該關注到哪些內容?又需要做出哪些改變呢?
關于在線教育
在線教育成為了關注的重點,因為疫情的爆發,讓在線教育成為了幫助學生完成學業的救命稻草。而同時,在線教育市場的火爆也引發了一系列的亂象和問題,我們的代表就提出了相應的建議。
(1)牛三平:建議對在線教育立法
針對在線教育市場的飛速膨脹帶來一系列的問題,牛三平代表認為特別是對于青少年意識形態的影響,引發社會普遍熱議和擔憂。從教育內容來看,涉及到青少年意識形態的教育和影響,直接關系到立德樹人的成效。
因此建議依法促進規范發展,通過加強市場監管、加大市場違法懲處力度等方式,確保在線教育行業的發展和治理有法可依、有章可循。
(2)李心:要進一步規范在線教育市場、保護青少年視力健康
李心建議,要加強行業監管,推動在線教育市場規范、有序、健康發展。從教師資質、內容質量、營銷手段、收費標準、學費安全等方面對在線教育機構全方位加強監管。禁止在線教育機構將學習群組與特定學校、班級捆綁,形成”校外校"、"班外班"。
對中小學在線教育課程單節時長進行限定,高中一般不超過30分鐘,初中一般不超過25分鐘,小學一般不超過20分鐘。課程中間休息不少于10分鐘,并采取強制黑屏、退出等方式讓學生放下電子設備。
(3)杜衛:加強在線教育全方位監管
杜衛建議,資本辦學中過分逐利、違規招生、收費奇高等行為違背了我國義務教育的公益屬性,必須予以規范。
從代表們的建議中可以推測,在線教育必將迎來一系列的整改,在線教育市場也將迎來變動。那么,在線教育還可以涉足嗎?答案是肯定的,在線教育市場前景依舊十分廣闊。
在“十四五”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中首度提出:“發揮在線教育優勢,完善終身學習體系,建設學習型社會。”寫進了草案,說明了在線教育在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位置。
而在線教育也將會變得更加規范化,競爭也會更加激烈。今后的教育機構在進軍在線教育時,要學會從市場出發,從用戶出發,制定合適的戰略,不要再用過去打擦邊球的手段進行營銷和推廣,腳踏實地才能站穩腳跟。